上山下鄉(xiāng)的歲月隔我們的生活早已走遠(yuǎn),,當(dāng)年滿腔熱血的知識青年至今大都已三代同堂,。從城市到農(nóng)村,,再從農(nóng)村到城市,曾經(jīng)艱苦生活早已一去不復(fù)返,,能探尋那個年代生活記憶的也許只有一段深刻的情,。
這是一群真實的人,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,這是一段感人的情,。千年古鎮(zhèn)叫做王家坪,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(qū)邊陲,。七十年代中期,,這個躲在群山中的王家坪古鎮(zhèn)沒有通公路,一群激情澎湃的知識青年只能坐車到沅古坪鎮(zhèn),,隨后的崎嶇山路只能靠自己的雙腳,。整整四個小時的山路,這群知識青年到達(dá)王家坪鄉(xiāng)時滿臉淚水,,留下了一句深沉的話:“在電視上看到農(nóng)村的風(fēng)景特別漂亮,,沒想到漂亮的代價就是偏遠(yuǎn)。”還有一雙滿是血泡的腳,。
王家坪鄉(xiāng)下轄的王家坪村分到五個知青,。在吃不飽飯的年代,有口紅薯或者有口蘿卜更或者有口南瓜就很不錯了,。通常,,年輕力壯的知青們餓的前胸貼后背,餓的睡不著覺,,日子很是難熬,。
新婚夫婦李錦平張雪秋家住了兩個知青。小兩口為人憨厚,,自己家種的些許紅薯,、蘿卜、南瓜全拿出來招待知青,,女主人張雪秋常常攢下自己的口糧給知青,,很多時候男主人李錦平去山里打點野貨給知青打打牙祭。時間久了,,村兒里的所有知青便常常聚到李家蹭飯,,久而久之這樣的聚會似乎成了定期召開的例會。
某個夜晚黑漆漆的,,山里到處的森林和高高大山回旋著野狼的嚎叫聲,。這里的吊腳樓全是木頭的,風(fēng)吹著木板墻呼呼呼直響,。從長沙來的女知青從未如此害怕過,,急急忙忙收拾了兩件衣服悶著頭直奔向李家。敲開李家的門,女知青抱著張雪秋哽咽了很久,,哽咽聲中善良的張雪秋心痛不已,。從那天晚上起,女知青和張雪秋睡在里屋,,李錦平則獨自睡在外屋,,整整三個月,直到女知青回長沙,。蹭飯打牙祭一直沒有斷過,,直到所有的知青全回了長沙。這些知青們待在王家坪村長則六年短則三個月,,年輕的李家夫婦始終待他們?nèi)缫唬河写竺拙统悦罪?,有蘿卜就吃蘿卜,有紅薯就吃紅薯,,有南瓜就吃南瓜,。
三十多年后,曾經(jīng)的新婚夫婦早已做了外公外婆,,想必那些知青們也早已做了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了,。2008年夏,那群知青聚至王家坪古鎮(zhèn),,此時的古鎮(zhèn)早已通了公路,,鎮(zhèn)上也多了很多磚瓦房。這群知青憑著三十多年前的記憶,,從路人的口中問出了三十多年來那座依舊沒有變化的吊腳樓,,這是李家已長達(dá)百年的吊腳樓。知青們含著熱淚敲開李家大門,,看到的卻是張雪秋老人癱瘓在床的凄涼景象,。女知青含著淚再次哽咽:“雪秋姐,與你通信多年,,你為何不告訴我你的腿……”張雪秋老人一同哭泣:“妹子,,你常年寄來衣服,我實在是不能再給你添麻煩了!”
艱苦年代建立起的刻骨銘心友誼讓在場的所有知青不能再浪費時間,,他們喊出一句話:“不要擔(dān)心醫(yī)藥費,我們馬上去長沙治療你的腿!”長沙湘雅醫(yī)院內(nèi),,從兩千塊到兩萬塊,,知青們一筆一筆湊著張雪秋老人的醫(yī)藥費。張雪秋老人患的是股骨頭壞死,,前后共做了兩次手術(shù),,在病床上躺著的兩個月是女知青一把屎一把尿伺候著,一日三餐弄的也十分豐富,其余的知青們每個星期定會送來生活費,,這場面和三十幾年錢在王家坪村李家吊腳樓里的例會沒什么區(qū)別,,只是時間磨白了曾經(jīng)的青發(fā)絲。
張雪秋老人落著淚:“妹子,,我不知如何感謝你!”女知青大笑道:“雪秋姐,,三十幾年前我才二十歲,啥都不知道,。那三個月每天晚上我跟著你睡覺特別安全,,我當(dāng)時都不知道三個月的時間對于你們這對新婚夫婦意味著什么,哈哈——”
一聲大笑,,足以證明友情的深刻,,更證明了一群心的重量。現(xiàn)在張雪秋老人的腿慢慢好了起來,,漸漸能走些不太陡的山路,,曾經(jīng)的知青們也時常來看望她。
聽張雪秋老人跟我說這段故事時,,她的眼中一直閃爍著淚花,,一直重復(fù)著一句話:“我的腿好了,我能再次走路多虧了那些知青們!”張雪秋老人還告訴我,,她想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,他們與他們的情如一汪清水。(作者系王家坪鎮(zhèn)大學(xué)生村官)
[編輯:陳方]
來源:永定新聞網(wǎng)
作者:李云霞
編輯:鄭龍騰